大家好,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黄连中药是什么样子的的问题,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黄连中药是什么样子的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黄连是什么样的草药?
黄连是清热燥湿药,其气微,味极苦。有句话叫“哑巴吃黄连,有苦说不出。”其归心,胃,大肠,肝经。功效为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。
本品寒降苦燥之性尤强,其清热燥湿之力胜于黄芩,黄柏等同类功效相近之药物,且尤其长于入中焦,大肠,以清泄中焦,大肠的湿热,对湿热泻痢,呕吐之证,极为常用,且治痢之功特别显著。
黄连在清脏腑实热作用广泛,以清泄心,胃二经实热见长。本品可以用于胃火炽盛所致的多种病症,具有较强的清胃热作用。同样可以用于清肝火,用于肝热所致的病症。
黄芩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,功力胜于黄芩,黄柏,为治疗皮肤疮痈等外科热毒证的常用之品。
本品生用清热力较强,炒用能降低其苦寒性,姜汁炙多用于清胃止呕,酒炙多用于上焦热证。虚寒证忌用,本品苦燥性较强,过用久服易伤及脾胃及阴液。
我是康复科李医生,点击右上角关注我,远离亚健康,享受健康生活。
民间有句俗语叫“哑巴吃黄连”,我们常用来表达那些特别苦的东西,那种苦不好吃,但却是黄连能治病的依据,当我们的身体出现某些方面的疾病时,就算再苦也得吃黄连,有的人不知道黄连是什么样的药材,老邪今天就来说一说黄连。
黄连是毛茛科植物中的一种,我们都知道植物有科属之分,这种分类是根据植物的某些共同点来归纳的。当我们知道哪些植物同科,就不难由一种植物推断到另一种植物了,当然,也不是所有的同科属植物的特点都相同,也有不同之处。
毛茛是有毒的药材,外用多一些,就算是有新鲜的毛茛,现在也很少有人敢用,而黄连则不同,它没有毒性,但是在使用之时也有要注意的地方。
黄连分为3种
黄连以“黄连”的干燥根茎入药,因为黄连有不同的种类,得到的药材也有点不同,取材于黄连的药材称为“味连”,它形如鸡爪,聚集成簇而且弯曲,源于三角叶黄连的药材是雅连,这种药材多为单枝,略呈圆柱形,再来就是云连了,其原植物为云连,这3种黄连各有特色,很好识别。
药性和功用
黄连是出了名的“苦”,它的药性为苦寒,在用药时不能给太多,这要注意,太苦咽不下,太寒了又伤害脾胃,虽说黄连的苦让它出圈,但它的功用却是由苦和寒决定的,苦是能泄又能燥,寒能清热,所以黄连清热燥湿、泻火解毒之力强。
黄连适合用在湿热内蕴的病症中,重点在于热和湿两方面,善清中焦湿热,可治泄痢、黄疸等等;黄连也属于泻火药,很多热证都可以用上黄连,比如火热实证,出现高热神昏时就适合用黄连了;黄连还被用来治心火盛所致的心烦失眠。
不止上面说的那些,黄连的临床应用还包括湿疹、湿疹、目赤、痈疮、胃热呕吐以及牙痛等等,总的来说,黄连就是一种综合能力很强的药材,入心、肝、胃和大肠经,可想而知黄连的适用范围有多广,当然了,这也是在会用药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出其药用价值,有的人吃了拉肚子,可能是用错方式了。你了解黄连这味药了吗?
黄连是什么样的草药?
黄连是分布在我国四川、贵州、湖南、陕西等省区的一个多年生草本,常野生在阴湿的林下,一些地方栽培,别名有川连、鸡爪连等,为毛茛科植物。
一,黄连的外形特点
1,生性:低矮草本,根状茎黄色,常分叉,生长很多须根。
2,叶子:全部为基生叶,叶有长柄,叶质稍厚,叶片卵状三角形,宽达十公分,三全裂,裂片边有尖锐锯齿。
3,花:花葶一或二条,长二十公分左右,伞状花序有花六朵左右,萼片黄色,花瓣很小。三月份开花。
4,果实:果长椭圆状,长约六毫米;种子长约二毫米,褐色。五月前后果实成熟。
二,黄连的药用价值
黄连的根状茎是著名中药“黄连”,含有黄连碱、甲基黄连碱等物质,可治疗急性结膜炎、急性细菌性痢疾、肠胃炎、吐血等疾病。药用时请遵医嘱。
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供参考。
中药黄连是起什么作用的,有哪些疗效?
黄连泡水的作用是泻火解毒、清热燥湿。在临床上可以辅助治疗疾病,特别是身体上火严重而出现的胃火盛、牙龈肿痛、口苦、口臭、口腔溃疡以及脸总是红热、大便干燥,都可以用黄连的进行泡水口服,去火除烦。黄连泡水还可以抗菌消炎,特别是对于痢疾杆菌,还有胃炎,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。
到此,以上就是对于黄连中药是什么样子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黄连中药是什么样子的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