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黄花母的作用与功效的问题,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黄花母的作用与功效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“昨日黄花”“明日黄花”经常用到,“黄花”细指什么?为什么?
“黄花”顾名思义是黄色的花,引申为菊花,待出阁的姑娘,金针菜等,在不同词句中有着不同的含义:
在古代,菊花的品种比较少,以黄色的居多,文人墨客怡情风雅以其颜色取之寓意菊花。
1. 明日黄花: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。后多用于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或报道。在宋代胡继宗《书言故事·花木类》有言:“过时之物,曰:明日黄花。”
这里的的“黄花”指的是菊花,更确切的是是重阳节之后零落的菊花;“明日”这里特指的是重阳节之后菊花凋谢的日子,并非咱们现在理解的明天或不久的将来。
黄花一词出自宋苏轼的《九日次韵王巩》:“相逢不用忙归去,明日黄花蝶也愁。” 此诗句写于九月初九,即重阳节,我国古代的习俗重阳节是赏菊的日子。这句话的意思是:既已相聚在一起就不要着急回去,趁这菊花盛开之时好好赏花为好。因为,倘等到“明日”,重阳已过,不但人观之无趣,恐怕连那飞舞的蝴蝶看了那凋零落败的菊花也会犯愁的。
故后人便将“明日黄花”作为一个固定的用法,用来表示事情已“过期”之意。
2. 昨日黄花 :至于有没有“昨日黄花”这个词语待考究。本人觉得很多人认为过时的事物应该叫“昨日黄花”,这是对”明日黄花”的误用。
3. 李清照的“人比黄花瘦”,毛主席的“战地黄花分外香”等词句中的黄花单指菊花。
综上,是我对此的理解。
“昨日黄花”和“明日黄花”是经常用到的,但是词组中的“黄花”细指什么?
“昨日黄花”过去式,“明日黄花”未来式,虽然说有时间上的差异,但是“黄花”的意思却是相同的。
“明日黄花”岀自宋代诗人苏轼的《九日次韵王巩》里:“相逢不用忙归去,明日黄花蝶也愁。”从此两诗句联想到苏轼在重阳节日里与朋友相逢,没有必要急着分别。
九月九重阳节这一天,人们会一边去登高望远,一边去赏菊开怀。固此,“明日黄花蝶也愁”中的“黄花”应该是指代“菊花”。
按道理讲“黄花”是菊花,事实上“明日黄花”或者“昨日黄花”都不是指“菊花”,而是指“花黄了”。为什么呢?
花开花落是一种自然现象,在花开的时节人人欣赏不已,当花落飘零的时候,除了人们的感伤,再也不会有蜂蝶去探望。这说明了什么?就是“昨日黄花”的悲惨。
至于“明日黄花”,也形同“昨日黄花”,只是缺少了一些火候,不是花不黄,而是时间未到,但也是在预料之中。就是说再好的花即使开得再久,也终有它花黄谢了的瞬间。
宋代胡继宗《书言故事.花木类》内记载:“过时之物,曰黄花”。此言解释再恰当不过了,就是一切存在的事物(包括人类自己),只要过了时,失去了价值,就如“黄花”一般。
看来“黄花”非单指菊花,那又该如何去理解呢?
苏轼题诗“明日黄花蝶也愁”之句中的“黄花”,人们为什么普遍认知为“菊花”呢?这仅是根据重阳节“赏菊”的习俗来定守的。
事实上,苏轼写作的本意并不是这样的,而是为了补充“相逢不用忙归去”作的支撑。想一想,我们之间平时难得见一面,此时恰好在重阳节遇到一起,怎能急急忙忙地赶回去呢?!
再细想一下,花开时,蝴蝶恋花飞舞得好自在啊,但若是明日花黄了凋谢了,是不是蝴蝶也没了兴致,像人一样生起愁来。所以啊,朋友相聚应尽情享受欢乐,不必要急着为忙而离开。
总之,“昨日黄花”和“明日黄花”都是时过境迁,含贬义。但“黄花”非“菊花”,而是细指“花黄”了。
黄花细指,两个选项;
第一,黄花闺女:古时泛指带字闺中的美丽姑娘的优雅状态。
贞洁未婚,梳妆打扮,贴黄花修饰服饰,显得更加典雅大方整装待嫁。
此成语起源于南北朝,当时有一个公主爱美,好用梅花装扮自己的裙子。殊不知梅花的底色是粉黄色,非常好看。一来二去传到民间,民女闺女们纷纷效仿,梅花不多,最后选用黄花代表梅花,最后成为民间流行,姑娘们用来装扮自己的服饰用品,并且演绎成了未婚女子的代名词“黄花闺女” 。
第二,黄花即是菊花:古今九九重阳节登高奉献的圣物。
汉语成语中也有词“黄花晚节”,黄花指菊花,因为菊花晚开季节,故能耐寒傲霜,这就让人们用来比喻人很有晚年的节操。
宋韩琦《安阳集,九日小阁》诗:“莫嫌老圃秋容淡,且看黄花晚节香。”意思是,世间不要嫌弃,花圃中的秋天容貌惨淡,请留意看看圃里的黄花凌霜斗寒,怒放于晚秋独特的清香。因此而形成成语:“黄花晚节”
在此时还要欣赏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,在1929年10月11日重阳节这天作的一首词:《采桑子重阳》;
人生易老天难老,
岁岁重阳,
到此,以上就是对于黄花母的作用与功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黄花母的作用与功效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