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中药附子功效与作用的问题,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药附子功效与作用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附子能治疗什么病证?
附子能治疗什么病证?
附子具有补火助阳、回阳救逆、散寒止痛的功效,常用于治疗亡阳虚脱、肢冷脉微、胸痹心痛、虚寒吐泻、肾阳虚衰、脘腹冷痛、阳痿宫冷、阴寒水肿、寒湿痹痛等。
据现代研究显示,附子具有强心、扩张血管、保护心肌、升高血压、促进能量代谢、抗炎、镇痛等药理作用。有临床报道显示,附子还可用于缓慢性心律失常、治疗冻疮。
附子有毒,使用时应注意,孕妇及阴虚阳盛、真热假寒证者禁止服用;服药时不宜饮酒;不能与反半夏、白蔹、瓜蒌、白及、贝母等药物同时服用。服用不当时,会出现口舌及四肢及全身麻木、流涎、恶心呕吐、腹泻、头昏眼花、呼吸困难、手足搐搦、心律失常等中毒反应,严重者,可死于呼吸衰竭。由于药物有较高的毒性,使用前请务必咨询医生。
本内容由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临床药学部 副主任药师 解皓审核
点这里,查看医生回答详情
附子在临床上有哪些功效?
附子为毛莨科乌头属植物的子根的加工品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。属温里药,在中药中称为回阳救逆第一品。
附子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挖出全株,去掉须根,即是泥附子,进行加工成黑顺片,白附片,淡附片,炮附片。附子中的乌头碱毒性极强,如果炮制或煎法不当,或用量过大,容易引起中毒。
附子能增强心肌收缩力,加快心率,增加心输出量。扩张血管,改善血液循环。对于血压有升压或降压的作用。主治回阳救逆,补火助阳,散寒止痛。用于治疗阴盛格阳,大汉亡阳,吐利厥逆,心腹冷痛,脾泻冷利,脚气水肿,小儿慢惊,风寒湿痹,阳痿宫冷等症。
附子与半夏,瓜蒌,贝母,白芨,恶蜈蚣,黑豆,甘草,英芪,人参,乌韭相克。
附子属温里类著名中药。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块根上旁生的块状子根。主产四川、湖北、湖南等地。以干燥旁生块状子根入药。内服炮制品称附片。
附子性味辛、甘,大热。有毒。归心、脾、肾经。功能:回阳救逆,补阳温中,蠲痹止痛。附子主要有温阳、散寒、止痛之功。善补命门之火,益五脏之阳,为温补命门之主帅,回阳救逆之要药。其性善走,无处不到,为温通十二经脉之要药。中医临床常用于以下疾病:1、亡阳脱阳。2、命门火衰。3、胸腹寒痛。4、风寒湿痹证。5、阳痿滑精。6、水肿。7、慢性腹泻(慢性肠炎、五更泻、休息痢)。8、寒结便秘。9、脾寒便血。10、阳虚感寒。11、胸痹(冠心病)等病证。
常用量3一9克,久煎。大剂量可用至30克。回阳救逆可重用,温补阳气当炮用。注意!①、凡阳证、火证、热证、阴虚内热、血虚、孕妇均当禁用。②、附子有毒,生用尤烈,内服不能用生品,必须用炮制附子。久煎可降低毒性而不影响疗效。一般宜先煎二小时以上。
附子特点:一、该药大辛大热,气味俱厚,回阳退阴,彻内彻外,内温脏腑骨髓,外暖筋肉肌肤,上益心脾阳气,下补命门真火,既能追复故失之亡阳,又能峻补不足之元阳,有卓绝的回阳救逆,扶危救脱之功。
二、该药辛甘大热,其性善走,补命门益先天真火以暖脾土,壮元阳助五脏阳气以散寒凝,故能化气行水、通阳散结、祛寒止痛、扶阳摄血、温中止泻、助阳发表。
三、该药气雄性悍,走而不守,温经通络,无处不到,能温经脉,散凝寒,除湿邪,止疼痛。
四、附子反半夏、栝楼、白蔹、白及、贝母。畏犀角。不能配伍使用。如炮制不当或用量过大可引起中毒。可用生姜、甘草或绿豆、甘草煎汤急服可解其毒性。
《本草衍义》评价:“乌头、乌喙、天雄、附子、侧子凡五等,皆一物也,止以大小、长短、似象而名之。”
附子主含乌头碱、乌头次碱等多种生物碱,并含消旋去甲基乌药碱、附子磷脂酸钙、β一谷甾醇等。
明白了吗?欲知更多相关知识,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,一叶轻舟85将为你解答,感谢阅读和热心点赞。未经允许,不得搬袭。
到此,以上就是对于中药附子功效与作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中药附子功效与作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