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中药壁虎又叫什么的问题,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药壁虎又叫什么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蛤蚧是什么中药?
蛤蚧原产广西是对生动物,由公母的呌声而定名。由于公母不离往往一捕就是一对,如若用於泡酒蛤蚧的尿具有药用价值,颈部有块廋肉泡酒时要除去,那块肉的腥味太大。 主要作用为補肾纳气,临床用於肾不纳气所致的哮喘。广西人还呌它鍋盖,公的呌一声"鍋、"母的就回一声"盖"。
蛤蚧也是名贵中药材之一,有补肾益肺之功,在《本草纲目》中将它成为仙蟾,名中有“仙”,价值自然不会太低。
动物类的药材多取其肉入药,蛤蚧的入药部分就是它的干燥体,以前蛤蚧常活跃于自然界中,打这野生的标签,可以卖不少钱,现在倒是平民化了,如今提倡拒绝野味,蛤蚧也用得少了,那么,这味药到底是什么样的中药,老邪这次就来满足朋友们的好奇心,大概介绍一下蛤蚧,说说它的基本特点以及药用价值。
估计你也注意到了,蛤蚧的外观跟壁虎很相似,它本身就属于壁虎科的动物,《中药志》里面直接称其为“大壁虎”。
虽说是同属,但是也有不同之处,我见过活的壁虎,没有见过活的蛤蚧,但是工作时接触过一些晒干了 的蛤蚧,我的感觉就是颜色和背部纹路上有所不同,整体相似。蛤蚧形如壁虎,却比壁虎要大,长度可达二十厘米,头部是三角形状,身上有密密麻麻的小鳞片,体背黑紫色,上面的斑点呈砖红色或者是蓝灰色。
入药的蛤蚧自然就是干品了,处理时内脏不能留,否则会有异味,除掉内脏还要擦拭干净,然后用竹片来将其撑开,有点像是做烧烤串那样,这会便于烘干和保存。入药的蛤蚧大体上保留了原先的特点,只是它已经处于扁平的状态了,那些细鳞还存在于药材之上,我闻过这味药,腥味有点浓,常用酒来炮制来矫味。
蛤蚧要去眼,《雷公炮炙论》里说蛤蚧的眼睛有毒,现在很多成品是直接把它的头去掉,眼也就不存在了。
说到益肾了,药用价值自然高一些,蛤蚧入肺而补肺气,对肺的不适引发的咳嗽,肺萎等等,都有很好的效果,《圣惠方》中的蛤蚧散这个方剂,利用的就是入肺的特点来治病。而益肾的话,这说的助阳方面的作用了,治肾阳不足所致的生理问题,你想深入了解的话,可以查看养真丹这个方剂,就知道蛤蚧的作用对人的生活有多大影响了。在《本草纲目》中也提到了“……助阳道”的作用,如需用药,请遵医嘱。
写这个题目的时候,说实在的我的内心是有点害怕的。蛤蚧是壁虎中的一种,而且是最大的。为什么我会害怕呢?因为壁虎的外表让我觉得像蛇,而且曾经我用杀虫剂喷死了好几条壁虎。没想到就这样的动物,居然也是能入药的。
如上图所示,蛤蚧属于动物药,它是壁虎科动物蛤蚧的干燥体,一般是除去蛤蚧内脏,拭净,用竹片撑开,经低温干燥而得。它在广东、广西等地均有产,进口主要来自越南。
蛤蚧主要含溶血磷脂酰胆碱、神经鞘磷脂、磷脂酰胆碱、磷脂酰乙醇胺等磷脂类成分;月桂酸、豆蔻酸、花生酸、亚油酸、硬脂酸、油酸、花生四烯酸、棕榈酸、棕榈油酸、亚麻酸等脂肪酸类成分以及蛋白质、氨基酸、微量元素等,体外研究表明蛤蚧主要具有性激素样和延缓衰老的药理作用。
中医认为,蛤蚧性平味咸,平而偏温,入肺、肾经,具有温养肺肾、益精血、补肺气、定喘咳等功效,是肺肾两虚、肾不纳气、久咳虚喘的要药,可用于治疗肺肾两虚,肾不纳气所致的虚喘气促、劳嗽咳血以及肾阳不足、精血亏虚所致的阳痿、遗精等症。
在应用上,蛤蚧可与川贝母配伍以增强补肺清热、化痰止咳的作用,常用于肺虚伴有痰热的咳喘;与益智仁配伍使用,能增强温补肾阳、固本培元的作用,适用于肾虚阳痿、遗精、 遗尿等症;与生地黄配伍,适用于肺肾亏虚、久喘失音或痰中带血等;与枸杞子配伍,增强了助阳益精的作用,适用于肾阳不足、阳痿遗精等;与巴戟天配伍,增强了补肾助阳的作用,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阳痿。
蛤蚧的用量一般为3-6克,入丸散或者成酒剂,对于风寒或实热咳喘者,应忌服。
药事网权威解读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,抄袭必究。
蛤蚧的功效:
蛤蚧又叫蛤解、蛤蟹、仙蟾、蚧蛇、大壁虎。有益肾补肺;定喘止嗽的功效。主治肺肾两虚气喘咳嗽,虚劳咳嗽;咯血;肾虚阳痿;遗精;小便频数;消渴。蛤蚧为壁虎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全体。
功效分类:补益药。
别名:蛤解、蛤蟹、仙蟾、蚧蛇、大壁虎。
蛤蚧的功效与作用
性味:味咸;性平。
归经:肺经;肾经。
功能:益肾补肺;定喘止嗽。
主治:肺肾两虚气喘咳嗽,虚劳咳嗽;咯血;肾虚阳痿;遗精;小便频数;消渴。
壁虎属于什么动物?壁虎可以吃吗?
壁虎是蜥蜴的1种,又称"守宫"。爬行动物。壁虎去内脏的干制品入中药,名“天龙壁虎”,有补肺肾、益精血、止咳定喘、镇痉祛风和发散消肿的功效,可治淋巴结核、神经痛、慢性关节炎、乳房肿块。 望采纳
到此,以上就是对于中药壁虎又叫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中药壁虎又叫什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